正本清源,科学创新——课堂教学创新浅议
2014/10/28 16:54:55

        近几年课堂教学的“创新”由最初的追求形式之新向内容之新实质之新发展,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上,老师们更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对以学为主原则的强调,对教学目标达成的观察,对学生活动的突出,注重对课堂实效的考量。
因为课堂教学强调创新点,观察创新点,所以许多老师瞄准创新点作文章,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为创新而创新,舍弃一堂课的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那么这堂课的创新也就毫无意义可言。
不少教师所谓的出“新”,往往只是为 “新”而新,生硬嫁接,或者将创新、合作当作一种形式来装饰课堂,这样的追求显然背离了创新的本意,也背离了教学的本意。
课堂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构建更高效的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更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因而,我们在提倡创新、鼓励创新的同时,应牢固树立和坚持学生本位、学科本位、教材本位和双基本位的教学思想,离开了这些根本,无论怎么创新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教学创新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一、创新的前提——学生本位
创新不能脱离“本”。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学生本位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所有的教学设计始终都要围绕学生展开,我们的课堂设计是为让学生学到、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濡养心智而设计,不是为完成创新而设计,创新是手段,必须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空谈创新。
无论一堂什么课,你首先应该让听课人明白这堂课究竟要干什么,你所设计的环节和教学内容究竟想干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问题;转化到学生层面,要解决的则是“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地发挥提供时空余地;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教学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及时反馈提出要求。”①即使我们不从理论的层面研究要求,作为教师,我们也应适当换位思考。怎样教学生才愿意学,如果我是学生,喜欢怎样学;我一直在讲,学生听懂了吗?我这样设计,学生听明白了吗?四十五分钟时间,学生是否会一直精力集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我们要不要适当地进行一下变换?如果我们始终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所有教学设计都围绕学生,我们的教学也就无需刻意设计了。
当然,在课堂结构上,我们要注意教学环节的简洁、流畅,既要借鉴“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范式的优点,又要根据学情适时调整,在激活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益。
二、创新的基础——双基本位、教材本位和学科本位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传统教学的绝对目标,但也绝不是创新课可有可无的目标。高效而完美的课堂,必须重视教材,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所有课堂教学的根本和基础,创新课也不例外。
许多创新课会出现这种情况,为追求课堂的容量和热闹,对教材上呈现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双基”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然后就做宽泛的发挥与拓展。或者,用大量的视频图片展示很多有趣好看的故事片段或图景,将课内课外知识串接起来,洋洋洒洒一节课,学生听得很带劲,整堂课变幻多端,很是热闹。但一节课结束后,你静心思考,这节课究竟学了什么,学到什么,感觉很茫然。一节课下来,热闹是老师的,学生什么也没有。
我们很难定位一节好的创新课应该怎么设计或设计成什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