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注意]黛玉是位好老师 (玉海原创)
2010/2/28 16:44:54
作为政治老师,我很喜欢看语文课的热闹,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两年前听庄庆福老师《香菱学诗》这节课,竟然一举两得,同时听了林黛玉的课,让我惊喜不已,最近张庆军校长印发材料教我们怎样评课,我忍不住想说些外行话,评评林黛玉老师的课。
本文纯属外行看热闹。对《红楼梦》我是外行,别说是研究,连通读一遍也未做到;对语文教学我是外行,仅仅是喜欢听语文课而已;对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我也是外行,最多算是初学者而已。因而文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错误,敬请谅解和指正。
林 黛 玉
黛 玉 是 位 好 老 师
泰安长城中学 薛玉海
两年前听一位语文老师讲《香菱学诗》(高语六册第三单元),称香菱学而不厌,黛玉诲人不倦,师生交相辉映,成就一段奇缘。我们被林黛玉和香菱的师生形象深深打动了,对她们的教学行为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这是小说塑造的教学片断,虽然只有一师一生,但对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对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行,却有着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下面主要从教师角度探讨林黛玉的教学。
一、林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教育艺术)
(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在解释他为什么不是那么完全喜欢林黛玉时说:“第一,她不关怀别人,你很少在全书中看到她关怀了哪一个人,她想的只是她的那一点心事。第二,太不厚道、尖刻。”(《〈红楼梦〉人物的内心世界》《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P114)而在《香菱学诗》这一回我们却看到了与此截然相反的黛玉。
香 菱
香菱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受尽凌辱和折磨,寄人篱下的黛玉对这位命运乖蹇的女孩极富同情心,她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亲如姐妹,情同骨肉,可以看出黛玉不仅是平等对待她,尊重她,更是主动的亲近她,温暖她,这在大观园里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对这个失学女童的求知欲,林黛玉百般呵护,对她有求必应,从不腻烦,不仅免费施教,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当做课本供她使用,用今天的话来说,林黛玉不仅是一位热情的老师,还是“希望工程”的捐助者和志愿者。黛玉虽然大病未愈,但仍拖着虚弱的身体由浅入深的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消解了香菱长久以来的的疑惑,进一步激发了她读诗、写诗的欲望,并且还精心备课,圈定阅读篇目,及时检查她的学习情况,耐心的批改她的习作,可谓是爱岗敬业的典范。
香菱(张檬饰演)和薛蟠(王鹤鸣饰演)
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黛玉教诗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对学生深厚的爱,师生间有着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呼应。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和教学,从宝钗身上我们看到没有了爱干脆连教学的形式也没有了。在这一回里,尖酸刻薄的是宝钗,按说钗黛的诗才相当,宝钗更兼身体好、与香菱的家庭关系近、空间距离近、相处时间长等优势,更适合做香菱的老师,但是面对香菱的虚心请教,却笑她“得陇望蜀”, 劝她缓一缓;看了香菱的习作,只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至于怎么不好、怎么个做法却不说,而是推给了黛玉;自己不教香菱学诗也就罢了,还一再抱怨“都是颦儿引的他”,要和黛玉算账去,并训斥香菱“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不是说她:“这个人定要疯了!”就是说她:“可真是诗魔了”。宝钗之所以没有成为香菱的老师,所缺的恰恰是黛玉对香菱的爱,在她眼里香菱仅仅是哥哥的侍妾,让香菱进园来仅仅是与她做伴而已。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虽然常常看到宝钗的身影,但是由于对香菱缺少了爱,同样的话说出来味道是不同的。例如钗黛对香菱的习作都说过“不好”,对第一次习作宝钗说“这个不好”,对第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