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材料二十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024/5/10 10:18:18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把脉定向。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
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推动了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重新定义生产力质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推动先进生产力质态加速形成。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以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彻底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生产力发展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新质生产力源自技术革命性突破。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机遇,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将重塑创新生态、催生产业变革、大幅提升生产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新质生产力源自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具有更丰富知识、更高技能的劳动者,与更加智能、高效、低碳、安全的劳动资料相结合,对传统的和新型的劳动对象进行优化组合,能够在传统生产要素配置的边际效应递减时,通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源自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不仅包括产业间比例关系的调整和高附加值产业比重的提高,更包括产业技术变革对产业赛道和产业生态的重新定义,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就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案例。
总的来看,新质生产力已经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我们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源于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发明、新的技术组合和新的技术范式,必须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原创性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当前,科学研究范式深刻变革,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日益向基础前沿前移,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解决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来源问题。颠覆性创新是以新的科学原理或新的技术架构,通过科技持续积累最终形成科技创新的“惊险一跃”,往往能够推动技术和产业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我们要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演变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在部分领域形成先发优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学习国外先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