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汉韵,艳影霓裳---西安略行记2
2011/8/30 15:13:16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 
      提起秦朝的历史遗存,秦始皇陵兵马俑首当其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说:“秦俑坑是世界的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我们到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时,天正下着毛毛细雨。周围的一切被笼罩在一层薄薄的烟雾中,古朴中透着一种神秘、朦胧的美,别有一番情致。
      电影《神话》、《英雄》、《古今大战秦俑情》等展现了秦军的强悍骁勇,而今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隧道,得以近距离地触摸那段历史,感受古代兵阵的威武雄壮。
      据导游介绍,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馆内共有四个兵马俑坑。
      一号坑兵马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0米,深约14260平方米。原为土木结构,项羽火烧秦宫时,致使大部分兵马俑残破,彩绘也大多脱落。
      坑内计有陶佣陶马6000余件,已出土1000余件。排列得有条不紊。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造型逼真,为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
      一号坑的陶俑陶马排列成一个向东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有三列面向东的武士佣,每列70件,共210件,这些只是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步兵与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这是军阵的主体。左右两侧和西端各有一列面向南、北、西的武士佣,似为侧翼卫队。武士俑都在1.8米左右,有的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其中剑长97厘米,八棱面。当年荆柯曾用匕首刺秦王,秦王就是用这种利剑砍伤刺客的。虽经两千多年的剥蚀,剑仍保持坚固锋利的本色。一号坑整个军队布局严整,整装待发,气宇轩昂。
      为了保护文物和便于参观。一号坑建有拱形陈列大厅,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采光良好,观众可从检阅台一睹坑内兵马俑的雄姿。
      第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的东面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深5米,总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与一号坑相同。从试掘中发现里面的陶马陶俑更为丰富多彩,已清理出身高l.8~1.9米武士俑190多件,木质战车11乘,陶马60多匹,各种兵器190多件,估计全坑可出土各类武士俑千多件,战车80多乘,拉车陶马800多匹,骑兵鞍马100多匹。证明这个军阵是由步兵、骑兵、车兵混合组成。所以,它的排列情况也和一号坑不同。前边是由立式和蹲跪式弩兵组成的方阵;右侧是由战车组成的方阵;左侧是骑兵。这种组编方法,在中国兵书上叫作大阵套小陈,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互相勾连,有机地结合。组成一个大型军阵。各兵种分开可以独立作战,集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战斗集体。
      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面北侧约25米处,约520平方米,呈四字形,门前仅有战车一乘。武士佣68件。武士俑沿周围的墙壁面向内环立,不成作战队形,在通道处又是夹道排列,说明他们的身份是卫士。根据三号坑所处的位置看,它是统率一、二号兵马佣的指挥机关,即中国古代的所谓“军幕”。如此判断,一、二、三号兵马坑紧密相连有机地结合,构成一个庞大的军阵体系。它是兵强马壮,内灭六国,北却匈奴,南平百越的强秦的缩影。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但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的宝贵资料,也展现了雕塑的高超技艺。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不愧为中国和世界艺术的瑰宝。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每天的观众络绎不绝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