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心灵密码”的三把钥匙
2011/3/2 8:36:08
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断断续续干了15年班主任,现为泰安长城中学高一八班班主任。最近几年,我这个老班主任面对一些新问题。首先学校作为新建高中,需要一个社会认可的过程;其次随着近几年生源减少,我们迎来了一批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怎样教育和转化这批后进生,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走进后进生心里、做后进生转化工作的。
一、读懂学生的眼睛信息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第一把钥匙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因为它最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最能反映人的心理变化。眼睛富有表情,它是动感的、瞬息可变的,同时也是含蓄的,富有暗示性。
去年夏天,我有缘成为新高一八班的班主任。我怀着对未来的希望迎来新生和他们的家长,其中有三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毕玉春、杨帆和于洋。吸引我的倒不是他们的身高体重,而是他们的眼神。我从毕玉春的昂视的眼睛里读出了傲慢,杨帆游离的眼神中读出了顽皮。最可怕的是于洋的眼睛,为什么?他的眼珠一动不动,没有任何神采,冷若寒霜,我却阅读出了他欠缺爱和温暖!他们也许不会知道:从第一次见面起,我就找到了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那就是给予于洋“冬天里的一把火”,而杨帆、毕玉春的“游戏世界”更需要规则!
果然后来随着与家长的接触,了解到于洋是一个在小学时期就失去父爱的孩子,他从没有把自己当过好孩子;而杨帆、毕玉春是原初中中学的“调皮大王”。一学期来,我一方面尝试着让于洋管纪律,一方面不断对于杨帆和毕玉春屡次的违纪行为作出处理;现在于洋成了一名可用的班干部,而杨帆和毕玉春也能遵守纪律了。
二、读懂家庭信息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第二把钥匙
学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每个家庭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班主任工作的本质在于说理,说理必须要讲究方法。我与学生说话的基本思路是从家庭情况出发,把“大道理”变成“家常话”。
康健是我班的一名特殊学生,他父亲患肾衰竭已经多次肾透析,他的爷爷又患了脑中风,家务全压在了他母亲一人身上。我教育他要体谅母亲、安慰父亲,自己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学期末我又帮他申请了政府助学金。
我联系自己对学生说,我87岁的母亲在我心里是尊“神”!我从小不敢惹母亲生气,尽管母亲不识字,也尽管我在家最小,也尽管四十几年来母亲没有打过我一次,可是我却怕母亲!为什么?那是一种对信仰的敬畏!!
付荣华有个上小学的妹妹,成绩比她好,父母没有什么挣钱能力,每周只给付荣华三十元钱,造成她吃不饱、吃得差,身体常生病。我利用家长接孩子看病机会趁机对家长说,一、付荣华是个非常节省的孩子,尽管你们只给三十元钱,但她还能给你们剩一些,说明她非常体谅家庭;二、付荣华的过分节省造成营养不良,生了病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都花了还不够;三、孩子正在长身体,你们不妨压缩一下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重点供养孩子!最后我风趣地说,做家长的可不能偏老大、向老二哦。一席话说得家长点头称是。
俗话说“百事孝为先”,一个人如果对父母连孝心都没有,无论如何都不是个可交的人。我以为孝心是培养爱心的根基,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我从这一点出发,在家长会上顺便教育家长要给学生做孝心的表率,在平日说话时往往联系家庭实际情况讲孝心。通过抓孝心,再抓尊敬师长、抓纪律、抓学习仿佛就有了强大的伦理依据,难度就小了。我也常常对学生将自己是如何伺候老人的,学生们很愿意听。寒假后,于洋妈妈激动地对我说,于洋放假后找了一份短工,挣了800元钱,给他姥姥、舅舅买了衣服,给妈妈买了个小首饰,而且把剩下的钱全交给了妈妈。我听了很高兴,连说有孝心!有志气!
三、树立学生自信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第三把钥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