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学生真实的课堂
2011/1/30 21:23:02
        这学期快结束了,前期教务处的工作这事赶着那事,一些思考没能写出来。今天终于放下具体事务,把我这学期听课中的一点认识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 
      课堂教学中,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在公开课或是创新课的比赛中,有些教师却频频在课堂上发奖品,或是奖励量化加分。可以理解,教师无非是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赢得听课人的好感,事实上却弄巧成拙。公开课的实质在于研讨,应该崇尚平实、真实、实用。发奖品固然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一定作。但是,认真思考,这种激励课堂的教学手段存在着以下弊端。
1、助长了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的灵魂。这种奖励方式到底倡导什么价值取向。小小奖励却充满诱惑,为学生埋下“急功近利”的种子。
2、违背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改进教学,让学生从自身的进步中寻找学习本身的快乐和成就感,充满真情与恰到好处的表扬、亲切的微笑、诚挚的鼓励话语或许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更能成为学生内在的、不竭的学习动力。
3、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在讲课过程中,教师经常停下来发奖品或计奖分,这会影响课堂教学步骤的连贯性与流畅性,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妨碍教学的正常进行。
4、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堂上教师忙着发奖品,学生忙着领奖品,课堂乱哄哄,教学效果欠佳。有的学生眼巴巴的看着教师手中的奖品,似乎很卖力的学习,一旦得到了奖品,即把玩不止,或向其他同学炫耀,或激动地无法静心上课。这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误导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动机。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正确动机应该是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奖励的结果会使学生将学习动机确定为得到奖励。只要学生撞对了答案,教师就奖励。致使学生追求不是获得知识后的愉快心情,而是得到奖励的喜悦。学习目的变的狭隘。
6、冲击了常规课堂教学。学生在奖励的刺激下,表现积极踊跃。这是对奖励的依赖,致使在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学生感到没意思,不想多发言,折射出学习不是学生自觉自愿的活动。
鉴于此,我们需慎重,别让课堂失去了真实、自然、和谐的本来面目,归还学生真实的课堂。
    让我们共同学习专家对课堂的解读吧!
    教师的职责从狭义上讲就是上课,但上一堂课容易,上好一堂课很难,尤其是上好每一堂课就更难。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学的各种因素和各方面的条件都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上好一堂课的因素很多,从教师方面来看,包括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上课情绪、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等等;从学生来说,包括年龄结构、文化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等。当然,要上好一堂课需要有充分的课堂准备,需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平时应该多观察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想好问题该怎么提问,针对哪些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以学术魅力带动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才会上好一堂课,而且会上好每一堂课。
    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备课、上课、作业,要下大力气提高备课质量。努力解决教学目标形式化问题,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教育教学在课堂上有机统一起来。要积极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老教学模式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新教学模式是教师指路学生走,最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自己要走的路,要切实处理好“导”和“讲”的关系,继续解决教师讲的偏多的问题。认真落实课程改革对课堂“三个增加,一个减少”的要求(即:传统课堂+思维+自主学习+课堂管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