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思维交给我—-如何对待沉默的学生
2010/11/19 8:14:58
前不久,我讲了一节作文公开课,在课堂有些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甚至因为鉴赏某个学生的作文引发了一场争论,由争论的问题引起质疑,最终在商讨中解决问题,课堂收效好,气氛活跃。在课堂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新课改思想也融入其中,作为老师,我尽量少讲,启发学生多说。自以为在新课改教学中有所进步,但在评课中,我才知道我的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其中一个老师提出来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不让个别学生占据整个课堂,应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去研究和反思,如何也让沉默的学生活跃起来,如何尽情的展示他们的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发现了一些原因和小窍门。
【问题探究】
经过调研发现,沉默生之所以沉默于课堂,有以下几个原因:
1、心理上的原因
由于家庭环境和先天的影响,有些沉默生从小不爱说话,这些学生往往比较内向,朋友也很少,而且比较害羞,总害怕说不好,让别人笑话。这类学生往往小女生占的比例较大。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对自己要求高,期望高,一旦发现自己表现得不如别人,就会有很大的落差感。落差感一旦形成,就很容易自暴自弃,保持沉默。
2、学习上的原因
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厌倦这一学科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他们希望沉默可以掩盖自己的无知,这样即便自己没学会,老师也不会发现。这类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一旦老师提出问题,他们就假装在看课本,或随声附和几句。
3、生活上的原因
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住校,因此,晚上在宿舍开交流会是常有的事。由于睡眠不足导致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至于老师所提问的问题,自己根本不知所云。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立足于发展每个学生,我们应蹲下来关注每个沉默生,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超越自我。
【实施方案】
一、 适当给沉默生“甜蜜的问题”
卡莱尔有一句名言,雄辩是银,沉默是金。虽说沉默是金,但如果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沉默,那么必定是埋在土里不见阳光的金子。是金子总要发光,那么就看采用何种方式来展示自我的。在课堂上,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能积极的把握有限的时间来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应当是每个学生争取的课堂权利。但鉴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品质不同,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差异,课堂时间不能在每个学生身上平均用力。所以导致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和沉默不语的学生在课时分配上不均匀,甚至导致两极分化的态势。那么长期沉默的学生必定成为一种习惯,老师往往很容易忽略了他们的存在,久而久之,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学业上,他们将受到很大的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前途。
事实情况摆在眼前,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前途,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从心理和学业上转化沉默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果实,这样他们的心理才阳光,学习才更有动力。针对他们我们可以把稍微简单的,带有预设性的问题用鼓励性的语言抛给他们,他们一旦表露出对问题的几分思路,我们便毫不吝啬的大加赞赏。让他们感觉到回答问题是一个“甜蜜”的过程,绝非是一个令人伤脑筋的过程。例如:在讲《劝学》一课时,我要在课上检查背诵,根据我课下了解,有几个同学没全背过,而且通过早读时的表现也大体知道这几个同学那几段背过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就点了几个没全背过的学生背诵,让他们选择自己熟练的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他们当然选择已背过的段落进行背诵。所以我照样夸他们背得熟,背的好。这样以来,他们在心理上即对自己还有没背过的那几段课文感到内疚,又庆幸自己不但保全了面子,还被老师表扬。慢慢的为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我相信他们会背熟还没背过的几段,同时也会品尝到在课堂上被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