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系列二: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四步五审”法
2016/11/10 15:10:10
学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常有这样的困惑:找不到设问与材料之间的关联;难于从材料中找全有效信息;答题不全面,想不到与材料相关的所学知识。因此材料题的得分普遍不高。针对学生的困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研究,总结出了“四步五审”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希望能对学生解答材料题尤其是高考第40题有所帮助。
材料题做题一般有4个步骤:
1、读。先读设问,再读材料。分析设问,减轻阅读的难度,找准答题的关键词,找准答题方向。分析设问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看见材料就去读,读完材料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云,结果是既浪费阅读的时间,也降低了做题的效率,做出来的答案质量肯定也不高。所以,老师们应该在平时做题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走好第一步棋”。
2.找。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准材料中的中心词,关键句,圈划有效信息。分析材料是解题的关键。全国卷高考材料题的阅读量比较大,基于此,我们可以借鉴语文阅读分析法:将长文分段;将短文分句;将一句分成份。分层概括,提炼中心思想,但注意对挑出的层意要进行处理,不能把原文抄成答案,这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分析材料时同时还要注意暗藏的“杀机”:引言、材料出处、括号-注释;分号-并列、省略号-两头不可省,这些“杀机”利用得当可能也能成为答好题的“转机”,同学们也不可忽略。
3.连。链接所学知识,建立材料和所学之间的联系,建立大的答题方向。虽然材料题的基本答案来源是来自于所给材料,“材料至上”的原则虽不能忘,但也注意以材料为主的同时要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熟悉的问题精准化。
例如:材料一: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设问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2分)。本题就可以先将问题分解为:为什么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潮只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而法国的启蒙思想则指导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这样就链接到了必修三第5课和第14课相关内容了,联系到所学就容易下手了。
4.答。组织答案,规范答题。做到四化一全一精炼。语言规范化,用历史语言答题,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语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答案提示化,要有提示语,答案组织要段落化、序号化。注意答案要点要全,语言要精炼。6、注意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在指定区域作答大题号小序号应保持一致,不得变更题号和小序号。
以上是解答材料题的基本步骤,我认为,这四个步骤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即审题、分析设问,做好这一步,下面三步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要重视审题,关于审题,需要注意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五点,即五审:
一审提示语:注意答案来源,明确题目的内涵与外延;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材料解析题有下面七种设问模式:
模式1:“根据材料X,概括(或归纳、指出)……现象(或特点、趋势等)”。
模式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概括、归纳)……原因、意义。”
模式3:“综合x材料……谈认识(或者启示等)。”
模式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析)……的认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