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进渐入佳境
2012/10/17 9:06:35
课堂改进成为本学期课堂教学研讨的热门话题。自开学以来,在学校领导和教学部门的推动下,在老师们的配合下,课堂改进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本周教务处组织了课堂改进先行先试研讨活动,执教的多为“课堂改进联谊会”的老师们。
本周四我听了陈晓娟老师、王娟老师、韩峰主任、郑辉主任的课,受到很大震动,也学到很多。从这四节课中,我呼吸到了课堂改进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新鲜空气,深深体会到了课堂由内而外散发的生机与活力,也感觉到了课改环境下教师的迅速成长。
一、“变”是永恒的主题
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的时代性决定了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要想构建有效课堂,首先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实现自身的蜕变。
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习惯或惰性使然,有的人喜欢固守传统,不愿意改变。但在新课程下,课堂改进势在必行。试想如若教师固守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如何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较高素质的人才。现在的中学生精力充沛、眼光超前、思维敏锐,教师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绝不会与学生的思维同步,那么教育的功能又如何发挥?
可喜的是,很多老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改进联谊会”第一批报名表中,有这样十一位教师:杨冬梅、郑辉、吴小文、贾锋、刘佃庆、韩峰、陈燕、李玲(生物)、姚光洁、王娟、侯庆友,可以说,他们是敢于“吃螃蟹”的教师。特别是韩峰和郑辉两位主任率先报名,给老师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看出了这些老师们身上的锐气,也看到了课堂改进的希望。
在本周参加讲课的九位教师全部采取了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进一步证明了“变”的勇气,通过展示精彩的课堂进一步证明了“变”的必要性。
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地
以往在讲课中,我们往往照本宣科,眼光仅仅局限于如何应对高考。所以,我们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的学生。而在今天的课堂上,我看到了授课内容拓展后学生的精彩表现。课堂,如一座花园,在老师和学生面前呈现出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令师生流连忘返。
陈晓娟老师的课充分挖掘了政治学科的教育功能。在讲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时候,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归纳列举出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人物和事例,也阐明了其内涵。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历史、政治的素养得到了拓展,情感得到了升华。
王娟老师在讲到“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及体现”时,通过联系现代西方和中国的政治机构与原则,与学生一起探寻现代民主在雅典社会中的影子。学生的政治素养得到提升,联系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
在郑辉主任的课堂上,学生们上台演讲、争当“小老师”、抢答问题,在主动的表现和交流中,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讲授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听课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演讲家、外交家、学者、名师······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改进推行的初期阶段,很多教师对这种尝试大惑不解、犹豫不决。敝帚自珍,对待旧有的课堂模式如同对待自己的旧物件一样,舍不得改变。
王校长多次强调“课堂非改不可”、“课堂改进势在必行”。这既是新课程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所需。教师如若继续固守课堂,恐怕积重难返,永远找不到教育“回家的路”。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生生与师生互助合作中展现出了精彩的自我,他们的表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韩峰主任的课堂是一节复习课。对于化学颇为生疏的我,却看到了学生的兴味盎然。显而易见,是教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舞台与前景。
有时,有的课堂给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