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 智者——《沉思录》的启迪
2014/10/26 15:24:11

【摘要】教学方法千千万,只有源于爱和尊重的方法,才会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既要做文化的博雅“智者”,更要做情感的仁厚“长者”。仅有教学的智慧而没有长者的仁厚,教育,只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只能是永远难以兑现的“书房里”的“蓝图”。
  【关键词】 宽容  尊重  教育智慧  爱心
   
如果给奥勒留加上白头发和白胡子,无需红帽子和雪橇,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他是圣诞老人。而我还有一个固执的念头,他一定还有一张婴孩般澄明纯净的脸,不会被岁月改变的澄明纯净,哪怕这张脸上皱纹杂陈。
从他的《沉思录》中,读出的是仁者的胸怀和智者的情愫。
他是个思想超拔的人,睿智犀利理性智慧,他能洞察世事和宇宙,同时宅心慧性,仁慈宽厚;对待人世间的罪恶阴谋,就像大人看待孩子的恶作剧一般,不气恼不暴怒。
这是一个哲学家的全面辨证和透彻,是一种洞悉万物参透事理之后的沉静平和,是仁厚宽容心境下的澄澈,是一种大智慧中的大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对人对事,我们是否应该自我观照?
前段时间内心特别纠结。
这几年学校生源差,与各种各样学生打交道的几率一下子多了起来:视迟到为家常便饭的,从来不交作业的,上课漫不经心不听讲的,书写如天书般让人难以辨认但屡教不改的,漠然对待你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谆谆教导、违反课堂纪律却振振有词无视你的批评劝解的,一个问题讲过多少回练过多少遍再遇到时依然一脸茫然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每天处在这样的状态中,面对一群上课时总让你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大孩子,课堂不再有灵感的迸现和火花的闪光,不再有感情的共鸣和创造的美感,干燥得令自己心生厌倦,讲台成了最令人尴尬和无奈的地方。
从教二十多年,内心感到从未有过的茫然和困惑。
那段日子,想了很多,想学生,想自己。
我知道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因为我面对的,是和以前不一样的群体。 “要想驾驭它,首先要研究它”,“因材施教”,眼下的“材”是怎样的呢?这群孩子在初中甚至小学,都是成绩相对差的,他们很少尝试到成功,极少被老师关注更得不到表扬,对学习,如同对待自己一样,少有信心。原来,这群让自己尴尬的孩子,内心里和自己一样“尴尬”,一样的“无奈”。这些是谁造成的呢?我给过他们成功的快乐没有呢?我是不是在有意无意的延续着他们曾经的“无奈”的“冷遇”呢?说严重点,我有没有继续做着他们难得一现的“信心”的“杀手”呢?
于是我采用鼓励战术展开全面进攻,尽可能地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地不吝赞美之辞地真诚而大张旗鼓地表扬。几天下来,孩子们都受到了表扬。有一个男孩经常迟到,某天他突然早于我一会儿进了教室,我狠狠地表扬了他,从此,他很少迟到。
我努力尊重每个孩子,总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哪怕是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在充分尊重的同时,再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利用每个人的优势,让他们主持组织学习或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比如,课堂上,我分别命名了 “最擅长总结的同学”、“最精于提炼的同学”“最有思考深度的同学”“最富感情色彩的同学”“最长于记背的同学”等等,时间不长,我的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火起来了。
这是我从教以来教学最费劲最受折磨但也收获最多的一段时日,一下子,思绪纷纭,五味杂陈。
想的最多的,是学生。
他们还是孩子,顽劣、怠惰是一种本性,大人也有自控力差的时候。没有人能像机器一样刻板而毫无差错地遵循道德、秩序、纪律,任何约束都不是万能的,而约束大都和人本性上的劣根相悖逆,所以我们应该包容他们的过错,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时间。面对孩子的错误,暴怒是最无能的表现。语言的风暴除了给外在的氛围涂上一层阴霾,让周围的人彼时彼刻稍加小心外,没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