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如战场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和追求。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越来越感觉到“课堂如战场”,现将自己的想法、做法写下来,与各位“博友”共勉。
每一节课,就是一个小小的“战役”,师生要在预定的目标指引下,攻克一个又一个“碉堡”,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课前的师生问好就是指挥员发出的进攻的命令。课堂与战场一样都有几个相互联系、互为制约的目标和追求。
目标之一:力争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速度是战场的制胜法宝,敌我双方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取得胜利,谁也不想让战争无限期的拖延下去。同样地,速度对课堂也尤为重要,每位教师都想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让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而提高速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思维的速度,我在课堂上始终要求并训练学生“提高思维起点,缩短思维时间,增大思维容量”。要求学生课堂准备要快,听讲记录要快,阅读自学要快,讨论交流要快,归纳小结要快,要快审题、快思考、快书写、快检查……。久而久之,我的学生逐渐养成了“快速”做事的好习惯,只要我一进教室学生马上集中精力“快速投入战斗”.
目标之二:力争取得最大的胜利。每一场战役都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或消灭敌人或攻占城池或抢夺物资……,作战双方都想在一次战斗中即消灭了敌人有攻占了城池还缴获了大量物资。课堂追求也不例外,在课堂上,是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战斗。要打赢这场战斗,首先要有符合实际的作战目标(瞄得准,才能打得狠);其次,在有限的时间内,总期望获得最大的胜利(课堂效益);再次,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看还想让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既注重知识与能力,又考虑过程与方法,还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按照这种要求,在我的数学课上,我们(我和学生)一是根据教学进度并结合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学习目标;二是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自学方法(包括快速阅读、快速总结、提出问题、归纳总结方法、知识归类技巧等);三是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人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经常讲一些数学史话,包括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中外数学家的故事,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大学数学)之间的联系等。这些东西往往比干巴巴的书本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投身数学学习、数学研究的动机,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另外,我紧紧抓住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新高考展开教学,不断创设机会联系新高考,不断创设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课堂上我讲的很少,学习权、话语权、讲解权等尽量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自主学习,让他们充分地交流讨论,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让他们充分地自我总结、反思、提升。
目标之三:力争付出最少的代价。衡量一场战争的成败,不得不考虑我方所付出的代价,包括投入的人力、物力,特别是人员的牺牲等,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相信是每一个指挥家的最高追求。课堂何尝不是呢?如果用牺牲学生的身体,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靠压抑学生的个性等取得高成绩是不足取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和学生认知发展这两个规律,按规律办事。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搜集并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为课所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快速阅读方法、快速记忆法、创新技法,四大名著、鲁迅作品、金庸小说等等都成了鲜活的教学资源。久而久之,学生由怕数学变为爱数学,成绩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可见,课堂如战场,做题如打仗。以最快的速度,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是每一个战略家的理想和追求。以最快的速度,以最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取得最有效的学习成效是每一个教师的理想和追求,值得每一位教师加以重视,认真研究,力争做好。唯有如此,才能紧跟新课程的步伐,才能符合新高考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才能成为学生眼中的“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