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如何让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合作

[日期:2007-11-14] 来源:  作者:王文庆 [字体: ]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既是中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的、有效的途径,也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所必备的优良品质。1993年,国际教育局局长J·C·泰德斯科在论及教学方法时特别强调,课程计划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盖出于一个简单的观念——满足基本的教育需要;而现代教育应该满足的这种基本的教育需要之一,乃是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工作。他指出,这是“因为社会无论在其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在其文化领域,现在都越来越需要合作、协调、思想沟通和接受批评”。总之,合作和合作精神已列为现代人所必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今年暑假后我教了新的班级——高三(10)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外,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方面做了大量的引导工作。但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合作的意识不强,他们或羞于讨论交流或认为讨论交流作用不大(已会的学生怕通过讨论让竞争对手也会了,不会的同学很少主动去问同学,而是习惯于问老师,或干脆不问)。针对调研的情况,我采取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着重从讲解者、聆听者和讨论双方三个层面向学生讲清道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交流、讨论、合作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实践。

1.     讲解者受益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业已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重组或精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莱文在一篇30年来关于精制研究的总结性的文章中提出了有关精制的定义性的陈述:学习中的精制是使人们更好的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生发。举例来说,对于一个讲座,写小结或者提纲就是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手段,比只记笔记要好,因为做小结或提纲要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重新组织,找出材料的要点。

       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向他人解释材料。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美国德克萨斯基督大学的唐纳德丹塞罗及同事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利用结构化的“合作性文稿”进行学习的学生,在技术性材料或程序的学习方面比单独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好。在这种方法中,学生们担任回忆者和聆听者的角色。他们先阅读课文的一部分,然后由回忆者对信息加以总结,聆听者则纠正其错误,填补遗漏的材料,并帮助考虑采取何种方式能使双方都记住要点。学习下一部分时,双方再交换角色。丹塞罗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不论回忆者还是聆听者都比单独学习的学生学的更多,其中回忆者较之聆听者学到的更多一些。这些研究既反映了同伴互教活动的效果,同时也印证了诺斯里韦伯的研究结果。韦伯发现,在合作活动中,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给他人做详细解释工作的学生。这些研究表明,倾听详细解释的学生比单独工作的学生学得多,但没有作为解释者的学生学得更多。

    可见,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讲解者受益最大,通过帮助别人,完善、丰富、提高了自己。因此,我提倡学生们由“不为人师”变为“好为人师”。学生们渐渐习惯了积极扮演讲解者的角色。

2.     聆听者受益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较强同伴的合作之中。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可见,生生互动的效果优于师生互动。我们可以想象,让一个大学数学教授来教高中数学,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他教不过高中数学教师。这就是因为他的教法对学生而言是“阳春白雪”,曲高必然和寡,而高中教师的教法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样地,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向他的同学(已学会的)请教要比老师请教来得快。因此,我提倡学生放下架子,不耻下问,由“不闻不问”变为“勤学好问”。

3.     讨论者受益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社会知识经验——语言、价值、规律、道德、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皮亚杰主义传统上十分注重守恒的研究。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守恒是指“儿童到七八岁以后,在物体某些外形改变的情况下,仍能认识物体特征的不变。他们指出,学生们就学习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本身便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们能从中相互学习,因为在问题的讨论中必将产生认知冲突,不充足的理论得以暴露,最终会获得高质量的解释。依次,就学生的学业成绩来教,学生们讨论、争辩、表述以及聆听他人的意见的机会是合作教学极其重要的成分”。

    由此可见,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既能够暴露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在交流、碰撞中生成许许多多新的知识、思路、方法、措施等。

一位哲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个思想(或更多的思想)。因此,我倡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交流,由“闭关锁国”变为“开放合作”。

通过我的耐心细致的解释和高屋建瓴的点播,学生深刻认识到,给别人讲解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听别人讲解是利己利人的好事;交流讨论合作是利己、利人、利集体的好事。只有合作才能双赢、多赢、全赢。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是中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更是一个人今后走向社会必备的重要品质,掌握了它可以终生受益。解决了这个认识问题,学生很快就付诸实践。现在,我的数学课堂已成为交流、讨论、合作的主要场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已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