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的数学复习到了《导数》部分。由于导数是新增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需要“重点突破”。然而学生普遍感到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无从下手,问他们那里不会时,他们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只好采取让学生“自己解决”的办法。先让学生自己“看”,看不明白不讲;再让学生自己做,做不会不讲;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讨论不充分不讲。效果还是蛮好的。
今天,复习“导数的应用――单调性”,学生自学的非常认真、投入,教室内静的出奇,我简直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掌握自学的技巧、方法,在临下课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我说,昨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暂时叫做《黄河的水》吧。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在黄河边上,我用瓶子灌了一瓶河水。泥沙混杂的水,被装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混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昏黄的世界。在瓶子的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一段时间后,猛然发现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了。混浊的泥沙开始沉淀,瓶子上部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整个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透过瓶子,看到了天,也看到了地。
我说,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发现,我们的复习也像黄河水一样,在匆忙和浮躁中,我们打乱了自己的节奏,直到复习变得一片混浊,所有的“已知”都掺杂了“未知”的成分,逐渐迷失了自我。假如清水是已复习会的,泥沙是没有复习会的,那么,已会的总量将越来越大,最终将远远超过不会的总量。而我们因为用了不恰当的方法,让会的与不会的掺杂在一起,对自己缺失了“清醒的认识”,人为增加了复习的难度。
由此可见,在复习的过程中,比如现在的“导数”,我们首先应该静下心来,盘点自己的“基础”,清查自己的“欠账”,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明确哪些是自己熟悉的,明确哪些是自己不熟悉的,优势何在,弱点在哪,紧跟老师的复习步伐,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最有效的”复习思路、复习策略,切记“瞄得准,才能打得狠”。
同学们,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过好高三的每一天。人生像滚滚黄河,让我们共同携手,共奏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黄河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