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础教育工作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关键的环节。以下通过几个我们比较熟悉的隐喻,表达个人对“学会学习 终身学习”的理解,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学习就是学游泳——要自主地学。
新课程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 的新型学习方式。学习就像学游泳,无论多高明的教练,无论多高超的教学方法,都不能仅仅通过教练的讲解就能让人学会游泳。必须通过下水实践、体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会游泳。
2、学习就是学走路——要循序渐进地学。
学走路意味着你只能先学会慢慢爬行,再经历跌跌撞撞,最后学会稳稳当当地走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尝试、摸索、跌倒、摔跤之类的错误是成长的正常代价,你不能期望一口吃个大胖子,一日之间学会走路。
3、学习就是认地图——要整体地学。
拿一张北京地图,找天安门在那里,最有效的办法是,学习者最好先确定自己在哪里,然后找出“主干道”,比如东西走向有几条主干道,南北走向有几条主干道。掌握了主干道之后,再去学习“分支”和“分岔”的街道,这就是整体学习。
4、学习就是蚂蚁啃骨头——要分散地学。
无论多少蚂蚁也不能一次性的将一根骨头运走,但它们可以一口一口地将骨头分解开,一趟一趟地将这根骨头运走。学习者在了解了学习的整体目标之后,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学习内容分解开来,步步为营、各个击破。
5、学习就是蜜蜂采蜜——要全面地学。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学生的发展也不例外。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集众家之长,取其精华、舍其糟粕。要全面发展,不能仅靠个人喜好,否则,必然会“营养不良”,长成“豆芽菜”。也可能成为这方面的“巨人”,而另一方面的“侏儒”,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学习就是踢足球——要合作地学。
足球是个集体项目,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任何的个人英雄主义都是要不得的。学习也是这样,要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学会双赢。
7、学习就是打游戏——要不断反馈地学。
中国教师和家长目前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接近无度地沉溺于“网络游戏”中,原因何在?也许就是网络里面含有学习的秘密。其一就是任何游戏都为游戏者提供及时的反馈;其二是任何游戏都是让游戏者满怀希望。无论经历多少次失败,但只要游戏还在继续,游戏者就有成功地希望。事实上,教师也应该不断给学习者提供学习的反馈,让学生及时进行反馈矫正,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由知之到好之,直至乐之。
8、学习就是赚钱——要聪明地学。
赚钱有三个原则,一是赚得快,二是赚得多,三是成本少。三维目标缺一不可,不可偏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只追求赚得快,那么干脆去抢银行;如果光想赚得多,人家干一项工作,你同时兼职三项工作,饭不吃、觉不睡,也能比别人赚得多,但身体受不了,代价太大、成本太高;如果只追求成本少,赚钱太少、太慢更不行。可见,赚钱的三维目标就像学习的三维目标一样,要协调统一,和谐发展,决不能片面追求一个方面。
总之,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地学习观,坚信——再好的教也不如学得快!“教”是为了“不教”。其次要认真研究学习的方法规律,做一个指导学生学习的“明白人”;最后,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重读《成为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刘良华 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