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细心的教师
山东泰安长城中学 王文庆
新课改、新高考将“以人为本”、“终身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当一个细心的老师。
前一段,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阅读自学。但是,学生不知如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甚至不知如何自学。往往把数学的自学当成文科的阅读,只知其然,不求所以然。我看到这种现象后,非常紧张。长此以往,自学还不如“满堂灌”。于是研究对策、对症下葯,调查研究之后,我做了这样的教育实验:
一天,在我的数学课前,我破例挟着课本、备课本,两手装在裤兜里(平时我一般都是用右手拿着材料进教室的)悄悄地进了教室。师生问好之后,我安排学生自学。内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自学后,我提问--基本定理,提问了五个学生,回答都不够理想,有的回答不上来、有的回答不准确、有的回答不简洁。我带领大家纠正后,安排:现在,大家抓紧看课本,一分钟后,我提问“基底”。学生立即投入寻找、背诵,这一次提问了两个学生,回答都一字不差。我立即抓住机会,展开教育:
“同学们,为什么两次提问结果不同呢?第一次,五个同学回答不准,而第二次两个同学回答都一字不差呢?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天我进教室时候,是用左手拿着教材还是用右手拿着教材呢?”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是左手,有的说是右手,争得不亦乐乎。我看时机已到,立即制止,并发表简短的演说:“现在,如果我再用五秒钟的时间重复刚才进教室的过程,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作出回答--老师是挟着课本来的,不是左手、也不是右手。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第一次我们是无意注意,第二次却是有意注意。不同的注意得到了不同的效果,应该怎么做,大家要好好反思、认真总结,努力形成自己的良好习惯。”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我又不断强化这种要求,每次安排学生自学时,我都提醒大家,要增加有意注意、减少无意注意,久而久之,我的学生逐渐养成了自学--反思--总结的好习惯。现在,我的数学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