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知名校长王崧舟的话:“雷夫,概况成两个字,第一个是‘活’,第二个是‘真’!‘活’是一种生命力,是一种激情,一股由内而外的力量。‘真’,是‘率真’的‘真’。”而这也正是雷夫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在我看来,雷夫是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融入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对他来说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学生,而是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雷夫可以与他们同呼吸,共欢乐。孩子不一定都是完美的,但是再顽劣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闪光点。雷夫无私地向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真诚的信任、多样的才能、热切的期盼,无比耐心地向孩子们传播着正直、友善和爱的种子。一路走来,雷夫也遭遇过艰辛与挫折,酸楚与无奈,但他的执着与坚守使他最终获得了成功。雷夫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中信任的力量,尤其是耐心的力量。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雷夫在教学中完美地实践了“道德培养六阶段”。即: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正是我们大部分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雷夫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良好的榜样。我从中深深地感悟到:只有品德教育能让孩子达到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促进孩子内心思想的转化,这才是育人的根本。正如我曾看到的一段话:“教师不是拯救灵魂,而是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孩子们投入其中,自觉意识地拯救自己!这才是学生生命个体蓬勃的生长,没有谁会替代一个人的体验与成长!放手,就是最好的爱!让我们做好自己,不要慌忙替代着孩子感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雷夫在56号教室创造的不可思议的奇迹使我们看到了教育事业蕴含着的无限潜能。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想想自己,其实在教学中,一样也有着雷夫的种种理想,一样有着雷夫的激情与真诚。我竭尽所能,无比真诚地对待着自己的学生,利用一切能想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将自己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令人欣慰的是,我的确收获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他们用认真的学习态度与优异的成绩给予了我丰厚的回报,让我深切体会到了教育的幸福感。但是我仍自叹弗如,自己缺乏的正是雷夫那种坚守到底、无比耐心的精神和强烈的教育信念,同时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
因此,“用力做只能合格,专心做才能优秀。”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让我们好好感悟雷夫的奇迹所带来的启示,学习雷夫不断学习、勤于反思、专注教育的精神,做最好的自己,我相信我们自己的教室也将继续发生一些改变,也一定会有些小小奇迹的出现!
最后以雷夫语录共勉:
(一)、一个老师,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很容易,但是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很难!我不需要他们爱我,只需要他们信任我。
(二)、我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挽救自己的灵魂。
(三)、不要去想办法控制学生,要教会他们怎么自我控制。
(四)、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他们自己,这样的话,学习就变得容易多了。
(五)、如果你们希望孩子信任你,那就必须要让他们了解你,你也必须做真实的自己,保持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