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云上写诗,行歌在教育无悔的好景里

[日期:2018-09-06] 来源:课程中心  作者:李玲 [字体: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就高二11.12班的生物教学工作的探索向大家作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师者,植诚爱,润泽学子心灵;通博学,开启学生智慧;树德范,教化学人品行。”寒来暑往十三载,这已经是我进入长城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十三年中,我们面对的是期待,投入的是青春;付出的是心血,收获的是喜悦。十三年中,我们奔波于讲台之上的身影,融化在学生渴望的眼睛里,同行在学生求知的道路上,熔铸进学生光明的前程中。十三年来,为了实现让每一名学生收获更多知识这个理想,我一直不懈努力着。

    一.播撒爱的种子,收获心的托付

    叶圣陶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一名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0179月我接手高二11.12班的生物教学,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每接一级新生,我总是尽快利用上课提问、课下谈心、自习辅导等多种形式快速熟悉学生,往往两周的时间,我基本上能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我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洞察他们的思想,对需要鼓励、需要引导的学生都给予极大的耐心和爱的温度。幸运的是我也碰到了一批可爱的孩子,其中就有我得力的课代表刘昆宇,刘昆宇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孩子,平时课代表的工作从不惫懒,积极主动,也能及时传达孩子们的心声给我。今年上半年临近期末考试约三周的时候,当时已经进入期末复习,因为面临着编制复习学案、制作单元习题,复习课备课比新授课要难得多,需要参照历年统考题,更要依据考纲课标,还要找出近年相关高考题,从而梳理出知识框架、要点突破、易错点提醒、拓展提升、对位练习,形成比较完整的复习学案。那一段时间我确实在批改作业上不够用心,可能只是收上部分同学的把握一下出错情况和出错点,错题本的批阅也相对流于形式,刘昆宇利用错题本中的夹页委婉的提示我:有的同学感觉错题本交不交没差别,感觉自己认真整理了老师却没有关注到。他的提醒让我迅速调整,重回正确节奏。我们希望学生能有极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制力,学生则是希望老师对于自己的付出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平时教学中,我们无论准备得再充分、再详尽,到了学生那儿,仿似全力射出的一把箭扎在棉花上,多少内力都被消融,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吸收掌握情况。临近学期末,学生很疲累,我就利用错题本这方天地,每批一次,都给每个学生写下几句话,或鼓励学生坚持、加油,或提醒学生收起散漫,全力以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这一次次与学生的用心交流,才有了我与学生默契的关系。

    二.钻研教学,不断成长

    “不要在喧嚣处歌吟,否则,你的歌声也将成为那喧嚣的一部分。”从教13年来,我始终如一坚守自己热爱的三尺讲台,把课堂当作战斗的主阵地,把教材分割成不同的战斗武器,用“认真”二字规范自己的作战态度,用“高效、快乐”检验自己的作战效果,用满腔热情和严谨扎实的教学实践诠释着静心笃志、为人师表的内涵。

回顾这一年有两个小案例向大家汇报,案例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环节,初学时,学生往往困惑:为什么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深入研究更为合理的表达载体时,学生又会产生新的困惑:为什么用两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是更为合理的技术环节?我的突破是用画有碱基对的纸条模拟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作为活动的素材。第一步,先请学生用剪刀模拟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然后用胶带模拟DNA连接酶,将四个相同的粘性末端连接,学生马上就会发现:用同种限制酶有可能出现自身环化或反方向连接,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针对令人纠结的问题,学生的动手活动继续成为思考探索的抓手,接下来继续模拟不同限制酶切割……这样的一个活动比我在黑板上重复画图呈现更高效,通过这个案例我想说的是,当学生在思维的聚焦处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换一种方式或许是化解思维聚焦处纠结的好方法。

    案例2:高二下学期进入一轮复习,我们碰到了这样一个题:2017全国卷I第二题 D选项“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这和大多数教辅材料上讲的是不一致的,斐林试剂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形成氢氧化铜沉淀,进而被还原糖还原成氧化亚铜,氧化亚铜呈砖红色,而平时所说的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往往指的是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这个说法合理吗?学生基于此提出疑问。为解决此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比如《中学生物教学》2017.9月刊《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吗——对201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题的讨论》,但还是停留在各家之言,直到找到了《中学生物教学》2018.3月刊《关于还原糖鉴定实验中斐林试剂的释疑》,作者用实验事实说话,结合大学教材得出结论:氢氧化钠过量营造碱性环境,碱性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如CU2+是一种弱氧化剂,同时斐林试剂中的酒石酸钾纳或柠檬酸做螯合剂,与CU2+结合形成CU2+络合物而不是氢氧化铜沉淀。最终我在课上将这一位作者的观点通过投影的形式和学生做了展示交流,一方面想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修正拓展,另一方面我也想请学生感受我的态度——我不会放过课堂上任何一个存疑点,尤其是面对高考题,我会尽我的能力尽量把这些疑点解决。

    “观草拔节,静待花开”,处处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和空间。我会继续坚持精研教材,摸透学情,设计高效课堂活动,为学生们奉献出既“美味”又“营养”的生物教学。

    三.春耕秋收,梦不遥远

    相信每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都会经历一段特别难捱的磨合期。不熟悉学生,课堂亮点不足,教材深度挖掘不够……这些缺憾也曾经一度让我动摇迷茫,想尽快克服它,就要多听课。我从不肯错过每一次听课学习的机会,通过听课我们可以从老教师的浑厚质朴、温文尔雅中感受到沉稳与大气,也可以从年轻教师的生龙活虎、朝气蓬勃中领悟到课堂的生机与活力,而作为我自己就要“用心听,细琢磨,勤消化,强吸收”并应用在自己的课堂上。除此之外,我还积极争取每一个能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机会,因为每讲一节研讨课、评优课、观摩课、同课异构课,对自己而言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在向同事、前辈取经的同时,我还订阅了《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等期刊杂志,报名上了心理学课程,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比如中国知网等渠道,精心研读各种教学书籍和刊物,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乐此不疲。

    “起始于辛苦,收获于平淡”,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人生写照。作家冰心94岁时将“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视为心铭,而我也深知:作为教师就要耐得住寂寞,我告诉自己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工作生活,看到学生在不断进步,意识到自己就是学生心目中那个“托起太阳的人”。我会以享受的态度对待教学,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迎接我的是一群粲然的笑颜……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u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