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它拥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态感好、信息量大等独特优势,它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强了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创建了多渠道、多样化、多层次的思维空间,营造出和谐、动态、诗意的教育教学氛围,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提升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多媒体确实是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多媒体再先进,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误区及错误的做法,特别是把多媒体教学变成了现场表演,多媒体成了装饰品,给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过分依赖多媒体。使用多媒体前后,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并未完全改变,只不过由教师的“灌”变为计算机的“灌”。计算机成为课堂的驾驭者,有的教师仅仅是操作员和讲解员,失去了引导和调控作用。在声、光、影中,学生变为观赏者,注意力停留在精美的画面上,主体地位被忽略,思维一片空白。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成为一纸空谈。
注重形式,忽视本质。有的教师对教材内容不是深入钻研和细致挖掘,而是盲目追求视觉或听觉的形式。历史课堂在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一段段视频中渡过,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历史教学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一片模糊,严重背离了教学的方向和原则。课堂成为华而不实的装饰品。
牵强附会,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实用性。但是有的教师误解了其精神实质,以为使用多媒体就是运用了先进的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于是逢课必用多媒体。对于不适合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学内容,牵强地运用多媒体,盲目追风,结果严重破坏了教学结构,干扰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将大段的历史知识和逻辑推导通过课件打在屏幕上,学生如同“吃快餐”,很多知识来不及消化就销声匿迹了。与其如此,还不如以板书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记忆。还有的教师因操作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屡屡出错,使学生的思路不时地被打断,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如何结合实际,科学运用多媒体,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辅”
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为媒体教学而教学。教材中的某些章节适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教师生动的讲述、规范的板书、活而不乱的师生互动来完成。在多媒体教学中,也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多媒体展示,特别对于思维含量较高的内容,要突出教师讲授、启发诱导和学生探究的作用,切忌连环式的无效演示。
要让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如王娟老师在讲授《鸦片战争》“虎门销烟”一目时,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林则徐》的片段: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官员吸食鸦片,导致吏治更加腐败;人民吸食鸦片,导致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同时也了解到了毒品的危害,增强了远离毒品、关爱健康的意识。
注重“实”
多媒体教学要立足于实际,围绕教学目标,以优化教学内容为宗旨。在媒体的选用上,不要认为媒体越先进、使用频率越高,效果就越好,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课件的制作不要过于复杂,以免因过多的文字、声音、色彩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牵制了其思维,从而淡化了教学效果。
教师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对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学生思维的调动和课堂互动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以更好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激活学生思维。形式上应不瘟不火,不蔓不枝。不滥用多媒体,不哗众取宠。
如在讲评课上,多媒体教学可以详尽地展示试卷、试题的概况,学生做题的情况,出错原因及类型,典型试题分析,解题方法及复习对策,课堂巩固训练等教学过程。可以边讲边练,启发诱导,互动交流。这样,多媒体教学就充分发挥了直观、形象、容量大的特点,优化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服务于课堂这一宗旨。
讲究“美”
多媒体是通过视觉、听觉传递到大脑中,再由大脑对其做出反应。因此需要设计好文字、图像、视频,使其具有可观赏性、可思考性。应力求简洁、美观,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如在讲授“红军长征”一目时,可用动画演示红军长征路线图,教师通过文字和声音介绍长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长征的艰辛,战士们坚忍不拔、以苦为乐的精神,认识长征的伟大和神奇。利用多媒体较好地传授了知识,适时地进行了情感教育。
除了以上几点外,教师还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认真学习多媒体的制作和操作技术,使多媒体课堂得以顺利地推动。
有人说:“现代教育技术之于教学,犹如化妆品之于美女,施妆得当,则美女更美;施之不当,则美女变丑女。”教学中应谨记此言,对多媒体适当“施妆”,使其内外兼美,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显现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