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好的课堂,从“头”开始

[日期:2010-09-29] 来源:  作者:灵河绛珠 [字体: ]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教师如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兴趣,犹如一幕好剧拉开帷幕,一本好书翻开扉页,使学生产生一睹为快的愿望,从而为一节课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课堂的开头非常重要。

    要想开好头,首先需要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让师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1、精心备课,并做好课前预设。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在课前静心候课。教师可站在门口或讲台上,环视全班同学,让师生互相熟悉一下。“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无言的做法同时也会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好的开头还体现为科学的导入方法,让课堂在开始就能够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课堂导入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复习旧知导入法。

    这是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复习原有的知识,并将其适当深化,引出新课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通过联系与整合,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问题和比较、归纳、探究问题的能力。

    复习旧知导入法又可以分为检查提问导入法、教师归纳总结导入法、听写训练导入法等等。

    如:在讲授《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课前,先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内容及影响,然后指出: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思想界百家争鸣,除了儒家、道家学派继续发展之外,又出现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继而引出新课。

        2、设疑激疑导入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设疑激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愿望。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的内容,寻找激趣点并设计相关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如:在学习《孔子与老子》一课前,教师问:齐鲁被称作礼仪之邦,一山一水一圣人孕育了古老文明,世代景仰。那么,这里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指什么?“圣人”厚德载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从而引出新课。

        3、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就是运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讲故事、现场表演、诗歌朗诵、猜谜语、说成语等,创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新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如:在学习《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之前,多媒体演示几幅图片:美国星条旗、自由女神像、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开国初的几位总统。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名称或人名、主要事迹,然后教师归纳总结:这几幅图片揭开了北美大陆新的历史篇章,孕育了北美的民主与自由。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片国土上民主与自由的气息。从而导入新课。

    在情境的创设中需要注意实效性,不要为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质。激趣不能停留在浅层次上,要考虑到对学生思维的诱发。

        4、现实热点导入法。

    历史学科教学的宗旨之一是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学以致用,以古鉴今。新课前可联系现实中的热点事件、事物或人物,寻找它(们)的历史渊源,让历史说话。

    如:在学习《汉字与书法》一课前,多媒体演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宏大的书法表演的一段视频,使学生体会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操,然后教师指出中华古老的文明源远流长,书法艺术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与芬芳,从而引出新课。

    除此以外,课堂导入还有目标导入法、纠错导入法、演示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小测验导入法等等。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导入的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课堂开始采用科学的导入方法,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和思维的佳境,兴味盎然地走入知识的殿堂,投入新一课的学习。

    君子之学,贵乎慎始。好的课堂,从“头”开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