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马敏老师执教人文主义课题的复习课。此堂客从课堂程序、环节、方法、构思上对我们来说有重大的示范意义。
开头先对学案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加分,之后结合PPT讲解了本节课的重点和目标。接着进入了小老师展示环节,台上的小老师,自信大方,使用自制表格先对本节课基础内容进行了讲解,之后小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们举手发言,小老师对其进行评价加分。最后其他同学再对本节课的小老师进行评价积分。这个环节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的同学,全部表达流利,语言简练,精确到位。
在任务二中,显示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研究,之后每组学生自发到教师周围进行板书解体。最后由另一位同学分别逐题讲解批阅打分。整个大题在学生主导的情况下一气呵成,堪称完美。
任务三是历史论文撰写。这道题有些难度,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方便以后复习,马老师之前为学生录制了一节微课进行播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微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显然起到了助力作用。在随后的展示环节中,同学上台一边进行论文展示一边进行讲解。通过这道题,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历史素养不一般。
最后由马老师进行了爱国主义、中国梦的情感升华,在悠扬的旋律中配以深情的讲解,一堂有意义的历史课在声情并茂的总结中结束了。
通过此节课,我反思了以下几点:
充分发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上课虽然也有此环节,但是学生自主展示和点评的环节还有待改进。
充分运用加分的激励机制,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课堂中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充分运用对媒体,通过音乐,图片,视频,微课等机器学生上课的兴趣。
注意对积极学生的赞扬和不积极学生的鼓励,通过各种展示点评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紧张度和学习的参与度。
同为新入职教师,马老师已经在课堂改革中走在了前面,这对我们来说是新课改的“思想启蒙”,我们更要紧跟步伐,为了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而不断钻研改进,利用好学校安排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各科前辈请教,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