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青蓝同心,携手并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温暖氛围

[日期:2016-12-07] 来源:  作者:翟元旭 [字体: ]

          时至今日,进入长城已经快三个月了,当班主任也是近三个月了。但这三个月却感觉如此漫长,因为如此琐碎,又如此充实。初当班主任,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行,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那我不得不感叹这门艺术的晦涩,好在这条路上有人引领。学校的青蓝工程对我们这些新班主任而言,如久旱之甘霖。特别是让庄主任当我们的老师,又是一大幸事。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庄主任不遗余力的指导让我受益良多。

         对班级文化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爱德加·沙因是这样定义的:班级文化是在班级同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同学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也就是班级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一种大家共有的行为,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       

         班级文化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对学生和老师的影响非常之大。社会学研究表明,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氛围,每个社会群体或者组织,都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班级也是如此。班级文化对班级德育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春雨润物无声。本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我班是相对滞后的,一是因为实在缺乏艺术细胞,有点无从下手;二是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好。庄主任适时将他们班的班级文化分享,才算有了一点思路,而这些文件,也让我不得不感叹庄主任工作之细致,认真,全面,思虑甚是周全,落实也是非常到位。后来在高一年级的巡展互评中,又让我看到了和其他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差距,尤其是三班和十二班。这两个班窗明几净,文化建设简约又不失美观。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展示平台,前一次的班级外布展和这次班级文化建设让我看到了班内学生的才华。他们在空间的利用率,色彩的选择,文件的排列等诸多方面都非常精到。班级文化的很多资料是借鉴的其他班级,很多也是我打印出来后给他们的,但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却能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班级文化具有弥散性,它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正面的强制灌输,它造就了一个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学生的场,弥散在学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班级公约能够让学生知道何事能干,何事不能干,对其行为有一个很好地约束和引导作用;班级风采的美文和书法,能让学生感悟汉文之美,欣赏汉字之美。

          班级文化具有凝聚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石,让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德育的认同感,增加班级的合理。班级荣誉的获取并非个人努力就可得到,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可以,这就要求学生要把自己看做班级的一份子,树立班集体意识。通过这次班级文化建设,认识到作为一个名班主任在这次活动中的缺失。我认为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班主任应成为教师群体文化的主导。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时常联系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兴趣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精神,增添学生学习生活志趣,开拓思维和扩大视野,以便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

          2、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的人格美、行为美、仪表美都会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处处体现出人格美、行为美、仪表美,以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期望,一如既往地落实、执行班级文化建设。

         总之,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班级文化建设因而显出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应对它给予充分的重视,努力上好这门隐形课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