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年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此期间,各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层出不穷,其中,学案教学正以其独特的课堂组织方式,以着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体验过程”的特点,走进我们的课堂。
一.学案教学简介:
我们所说的学案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课前设计好的学案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案通过情景再现,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融入到学习知识过程中去的一种课堂组织方式。而学案则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提纲。
二.实施学案教学的背景:
1.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思想的碰撞,为实施学案教学提供了理论保证。
传统教育为知识传授,侧重的是课本知识,培养的是学生应试的能力,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考试成绩;而现代教育理论则是把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即会学会用,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
2.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为实施学案教学提供了思想基础。
从2004年开始,山东省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成为全国首批改革的四个省份之一。四年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且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按照这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回归知识,促使教材知识活化。
学案教学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从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参与具体学习全过程的条件,并通过课前的知识补偿和教师的引导给予了学生如何自学的方法;因为亲身经历经历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便能真正体验到了获取知识后的甘甜和喜悦,这也成为促进学生不断追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健康成长。
三.学案教学的特点:
学案教学之所以能够走进我们的课堂,其关键在于学案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学案教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长期以来,以“满堂灌”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我们的课堂,它不仅抑制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而且抹杀了学生自主求知的天性和权利。相比之下,学案教学所体现的是“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特点,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问题的指引和学习过程中的巡查指导上,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则体现在了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自学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内合作交流、分组展示成果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主人。
2.学案教学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原则。
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直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上最大梦想。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的解决班额大、学生差距明显的教学难题;相比之下,学案教学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的自学提纲;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展开自己的独特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帮助,最终达到各有所获、全面发展的目的。
3.学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知识的传授,应注重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按照这一理念,学案教学能够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通过合理的情景让学生展开探究、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感应电流所遵循的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应用解题这一方面。在学案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物理规律,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正确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寻求规律-遇到困难-寻求方法-得出结论”这一正确的认知规律来获得知识。
4.学案教学推动了学生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评价往往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这一评价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实施学案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案中设计的问题,通过参与学习的学生个体、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个人展示、小组展示,进行及时合理的学习评价;这就避免了传统评价中方式单一的弊端,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性、多向性。
四.学案的基本构成:
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一般包括: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创设合理的自学情境、问题的小组交流、成果展示、知识拓展、当堂训练达标、课后作业等几个基本环节。
五.学案教学对教师带来的挑战:
学案教学的实施,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巨大的转变;其中,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表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两个方面。学案教学对学生自学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引导作用的强化,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的以下几个方面:
1.学案教学对教师教育观念提出的挑战。长期以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教学思想一直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学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的教学措施使得很多学生学成了书呆子;学案教学要求学生应该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体验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体会新的教育思想,从而使自己尽快从传统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为新课程实施、学案教学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学案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方式提出挑战。在旧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一直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式,新课程要求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体验者。学案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教师从传统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是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案引领和巡查指导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这一要求使得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转变,从过去的注重备知识、备教法转变为现在的注重备学生、备学法;另外,在学生利用学案自学、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还会有老师原来想不到的问题出现,这样还需要老师有处理课堂上突发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采取“固定备课和即时备课”相结合的原则。
3.教学案的编写要求对教师的挑战。学案教学的实施,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造成了学案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学案的编写质量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想编好教学案,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研究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合适的学习目标;2)对本节的知识设计合理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情景引导学生能够“阶梯式”的自学,如遇到较难的问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交流的环节;3)通过当堂的小练习让学生体验收获知识的喜悦。4)设计一些课后的习题是学生对当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总之,实施学案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自主地位的落实;更有利于更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念,促进创新教育力量的充分发挥。当然,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学案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各学科的教学要求,所教班级的学生现状,因材、因时进行学案编写和组织教学。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不断开拓进取,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坛上定会百花齐放,人才辈出,定会结出喜人的教学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