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我校教育科研活动的演变

[日期:2009-05-11] 来源:  作者:王文庆 [字体: ]

一、热情+经验型。2005年左右,当时高中部刚刚组建,主要的教育科研是靠原有的经验开展,应试的思想比较严重。很多活动不够规范,遇到什么问题就举办什么活动,缺乏前瞻性和后续性。

二、强制+制度型。2007年左右,随着一轮高中课程的教学,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育科研制度逐渐健全,同时一些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基本上是靠行政推动。如学科教师必须参加本组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三、自觉+自发型。2009年,在举办高中6年之后,教育科研制度和评价体系的形成和实施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由“要我参加,必须参加”逐渐向“我要参加,自愿参加”过度。如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定期举办“长城中学课堂教学机智沙龙”。20094月制订计划,统计参加人员,按照完全自愿的要求由教师根据研讨方案和个人实际自愿报名,可以参加一次也可以参加系列活动,共有9各学科87名一线教师积极报名。5月份举办第一轮沙龙,教科所将报名教师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教学水平等分成13人一组,另外安排2名校内外名师进行指导和点评。每次交流控制在一小时之内(每人发言4分钟以内),研讨内容是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智慧将个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课堂教学机智(体现创新性、独特性与实用性)与大家交流,以期达到共生智慧、共享智慧以及在今后的课堂上进行智慧复演的目的。要求交流前认真准备要写出发言稿,会后叫发言电子稿发教科所邮箱,教科所根据研讨情况择优印发学习。类似这样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能够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将个人教学中的“草根”似的经验讲给别人,是老师们体验到交流的快乐和教育科研的有效性。通过系列活动以期使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能够更加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作出判断、处理,以保持课堂的平衡取得较好的成效。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