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我的研讨课三部曲

[日期:2012-12-03] 来源:教务处  作者:陈燕 [字体: ]

1128号我在三楼中美术教室于高一十六班执教一节理综公开课。课题是:物质的扩膜运输的实例。校长王祖丽同志、副校长张万泉同志、教务处主任巩玉兵同志、课程中心主任徐春华同志、理综全体老师、文综部分老师,还有其他学科部分老师参加了听课活动,听课教师达五十多人。课后接着于听课地点进行了评课活动。评课领导和老师有王校长、张副校长、巩主任、徐主任、夏主任、邵主任、郑主任、张发力老师、刘玉珍老师、王梅老师、李玲老师。

          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评课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王校长的精彩、到位、专业的评课更是让我“听君一席话,胜教十年书。”也深感学海无涯,教学不能够光吃“老本”,凭经验,要不断学习,善于研究,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创新。周末了,一个星期的忙碌结束了,静下心来,沉淀沉淀自己的课堂。

第一部曲:准备篇----编制导学案及凝集体智慧

          首先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首先感谢张校长设计了实用、操作性强的模板。前期针对导学案的设计我们各学科分别进行研讨,之后理化生三科教研室主任也与张校长一块研讨,探讨学案制作中项目的实用性、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以及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我们通过设计、使用不断的去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修正、完善。

导学案中前置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学习目标】

1. 通过分析渗透装置说出发生渗透作用具备的条件。

2、会用渗透原理分析动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现象。

3、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

4. 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快乐学习,快乐收获,体会生命现象的奥秘。

【重点】

重点:用渗透原理分析动物细胞、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使用说明、方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透彻研读课本P60- P64页,课前预习案必须全部完成。要求认真全面阅读课本文字、仔细视图、书写清晰、规范,并对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

2、课堂案要把会做的部分完成。标记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认真思考,并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维,展示规范,点评到位,能大胆质疑。

3、课后及时进行梳理本节知识网略,认真反思,并独立完成课后测评。

预习案

   相对较为简单,学生阅读课本能直接找到答案。即大体知道这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基本没有较大的思维难度。直接从课本中抽取知识。

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写出预习中存在的疑惑。

                课堂案

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组层层驱动。

【学习任务一】复习回顾、知识铺垫、预习检测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旧知及预习情况。

【学习任务二】渗透作用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认真观察课本P60页问题探讨渗透装置的实验,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总结归纳。

针对学习内容的设计相关讨论题。

【总结归纳】渗透作用应该具有的条件。

【学习任务三】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60页图4-1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并做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处于外界溶液中的动物细胞可以看做渗透系统吗?为什么?

【学习任务四】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合作、展示、点评)

*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自主完成)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日常生活现象:将白菜剁碎做馅时,常常放一些盐,一会儿后就可看到水分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

2)针对以上现象,可以提出的问题:

3)实验假设:

4)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实验材料:

设计思路:

5)进行实验,记录结果。

6)分析结果、实验结论:

*在实验的基础上,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问题并做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1、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因

2 处于外界溶液中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看做渗透系统吗?为什么?

【拓展深化】

【课堂归纳总结】

【随堂检测】(自主)

A级)

B级)

课后案(自主)

【复习整合】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以构建知识网略或画知识树的方式整理在笔记本上。

【课后检测】(自主)《学考对接》P52页巩固提升1-8,综合拓展10-14

【个人体会】说说心里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知识收获?还存在哪些困惑?在哪些方面亟待提高?(写在笔记本上)。

集体团结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上周五的集体备课中,首先我把自己编制的学案印发给大家,大家对学案认真研究,提出宝贵意见,我再集思广益集中修改。第二我把大体的课堂教学思路,以说课的方式说给组内各位老师听。各位老师再谈自己的观点,指出学案设计的不足,说出用什么样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比较好;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更好。张校长也对学案及课堂设计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就学案设计前期目标设计较为繁琐,我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炼。在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设计中课堂中有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分析,但在学案中没有体现,二者要进行结合。我深感一个人水平再高,孤军奋战能量也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精诚团结会让我们走得更高更远。这种团结既让我受益,更让我感动,让我体会到我是幸福的。在此,我感谢张校长,感谢组内全体教师给我的指点和帮助。

      第二部曲:上课篇----课堂,我主持,你来精彩展示

环节一:【学习任务一】复习回顾、知识铺垫、预习检测

将五个检查问题写在纸条上,采用学生抽签的方式抢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环节二:新课导入

从身边生活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我从家里拿来两棵萎蔫的芹菜,让学生思考出现萎蔫的原因,又启发学生谁能否让芹菜恢复挺拔?引出本节课题“物质扩膜运输的实例”。

环节三:展示学习目标及反馈导学案预习情况

学生学案提前做了预习,我进行了批阅,并对完成情况做了详细统计。如完成较好个人、小组;需加强努力的个人、小组;学案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如:课本研读不够透彻,基础知识预习不充分,没有形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个别同学没完成作业质量不高,答题不规范,字体有点潦草。并通过展台展示了优秀学案,起了榜样示范作用

环节四:【学习任务二】渗透作用

从物理渗透现象入手,学生观察渗透现象及原理动画演示图,先思考再讨论、交流相关问题,积极展示,最后归纳总结。

环节五:【学习任务三】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从物理现象到生理现象。先了解结构简单的红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原理。学生先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组,再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评价,最后归纳总结动物细胞可看做渗透系统的条件。

环节六:【学习任务四】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合作、展示、点评)

从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到结构复杂的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吸水。先认识植物细胞结构,并了解与动物细胞结构的显著区别,为学习做铺垫。再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梳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引导学生回顾做过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设计问题组,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并鼓励实验失败的同学说出失败的原因。最后达成共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看做渗透系统。

环节七: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所学知识。

第三部曲:收获篇----听君一席话,胜教十年书

    这次研讨课是历史性的改革,理综学科真正成了一家人。听课领导及各位老师对我这节课进行了客观、公正、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大家认为这节课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的设计非常好。问题化、层次化、生活化、精细化。对教材的整合定位准确,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遵循低重心原则。王校长特别指出学案的使用符合先自主,再合作,争展示的原则。

2、王校长特别提到老师的精气神很好。上课非常带劲,课堂氛围好,教师站在教室里,对学生饱含期待,眼里有学生。

3、生物教研室集体备课扎实,教研氛围浓厚,这节课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3、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问题分解任务驱动,台阶式、梯子式层层推进。整堂课通过学案引领,以小组为载体合理利用。

4、导入以两颗芹菜入手,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特别是导入材料利用相当充分,带着问题来,当学习结束时,再回扣材料,轻松解决问题,芹菜的萎蔫是蒸腾作用失水,而萎蔫的芹菜泡在清水里则是渗透吸水。

5、用抽签的方式复习提问,换换“我问你答”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课堂调控驾驭能力强,注重教师的引领作用。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学习好的提升大,学习差的能掌握好基础。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出教师个人基本功好,也充分说明集体备课研究透彻。

7、教师个人素质高,教态自然大方,有很强的亲和力,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8、从课堂效果来看,目标达成好,注重细节,重视总结归纳,方法指导。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课堂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王校长提出的宝贵意见:

    首先非常敬佩王校长听课认真,教学理念层次高,不是生物专业胜似专业。让我们几个专业老师尤为佩服。

          1、在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中关于探究实验一般步骤地处理王校长高屋建瓴提出:既然前期学生已经做了实验,可以先让学生回顾所做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再在此基础上再抛出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进而提出实验前我们是有问题的,针对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出假设,这样通过整合可以把学生知道的和没有解决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实验步骤,既避免了重复,避免了从头数理,又提高了效率。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大开眼界,深有“听君一席话,胜教十年课书”的感觉。组内老师也深有同感。

          2、王校长提到的第二点,让我觉得真不愧是教育学专家,这一点我真的从来没有意识到,但经王校长一提,我才意识到。即老师的目光要关注到全体,不要老是盯住某些同学,这样会暗含期待效应,受关注的同学会表现异常兴奋,而未受注视的同学可能感到冷落,这是心理效应。

          3、要设计好板书,并把握好并把握好板书时机。板书要随课堂的进展而进行,不能提前板书。

张校长提出宝贵意见:

          要注意时间的合理把握,前期学案的展示有些松散,环节上再紧凑紧凑,最后留时间做几个当堂检测题。

          老师们还提了目前课堂改进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展示的往往都是一些本学科中程度较好的学生,大多集中在少部分同学身上。甚至有的同学一节课会抢答很多次,而有的同学却无动于衷。

          个人体会:我深感这节课我可以上的更好。除了大家提出的问题,我感觉对学生还是有些不放心,完成情况很好的问题没必要再展示浪费时间;其次虽然也让学生做了记录,但是整体评价上没有跟上。现在面临的教学压力很大,高三全靠一个人忙一,要抽出大量时间研究高考、做题、有时还要编学案、组训练题、批改作业,再分出部分精力给高一,虽然也在努力,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还要分一本分给家庭、孩子。可这确实也是非常时期,生物组老师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期待着学校明年多进几个生物老师,解决我们学科的燃眉之急,缓解学科压力,进一步提升学科质量。

          这次研讨课,通过同一学科内、不同学科间的交流,让我收获颇丰。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我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当别人提出时会给我们一次审视自我的机会。对各位领导、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深表感谢,对我而言这既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是一种锻炼,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在以后的课堂中针对存在的问题会继续加以改进,让课堂更加完美、成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