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校长讲话之后,我们聆听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实验区指导专家、中国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的讲座。在来无锡之前,曾经听人介绍过成尚荣所长,不过只知道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见到这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之后,不禁为他的口才、学识和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学者风范而折服。他的讲话语出惊人、铿锵有力,两个多小时一晃而过,丝毫不觉拖沓和繁冗。成所长讲座的题目为《校本课程在当下的意义》,以下是他发言内容的摘要:
一、校本课程意义、价值需要重新深刻认识
开发实施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为进一步形成学校特色,推动课程、特色课程、特色建设。
深层意义在哪里?只为特色而开发吗?
停留在学校特色建设上是远远不够的。不排斥学科性课程开发,但仅停留在学科性上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同等重要、地位平等,他们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2.谁来开发?
所有教师都应成为校本课程的参与者、创造者。学生是学习者、接受者、课程资源,学生本身就是课程,也要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3.怎样开发?
要基于环境(校内、校外)的分析,基于学生需求。
4.开发成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不等同于校本教材,校本课程不等同于课堂教学。
几点反思:一是为克服校本课程的盲目性、随意性,必须认真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二是从国家课程深化看,需要继续深化开发的意义。
5.从锡山高级中学案例看课程开发
(锡中)从校本课程的形态走向校本课程领导;从校本课程技术建设走向校本课程的制度建设;从校本课程开发走向课程基地建设;从江苏走全国、走向世界。
二、进一步厘清校本课程的价值、意义
1.从文化角度来看
学校是文化的存在,担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任。文化是软实力,课程、校本课程也是软实力,担负着创造文化的重任。
“文化每前进一步,都让我们向自由迈进。”——恩格斯
“文化像什么?文化像一座监狱”(意为:熟悉的陌生者)——爱德华·霍尔
成所长眼中的文化:
文化的实质就是人化。以文化人,以人化文,文化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师生共同开发、构建校本课程,诗意地栖居在校本课程中。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本课程。
文化的魂和体是融入的,是一体化的。
文化的生态多样性。各种文化并存,互相吸纳。
文化是复数,不是单数。集体开发。
文化建设需要注意方式。文化的方式是浸润、熏陶、陶冶、体验、领会、吸引人的方式。校本课程更具有人文的魅力。
文化的突破口是行为。从改变师生的行为改变学校文化。
文化建设的高地是哲学。(如校训)
文化最后一级台阶是人格。校本课程最后一级台阶也是人格。中国人的人格是“君子之道”。(余秋雨《君子之道》)
2.从课程角度来看
拉丁文中课程意味着跑道(道是课程的规范性)。
另外几种说法:课程是桥梁;课程是起跳板;课程是发展机会;课程是赠送给学生的幸福的礼物。
有什么样的课程水平,就有学生什么样的素养水平。人们的创造力往往在于课程的边缘和交叉地带。知识的综合性、选择性越来越明显。校本课程要有跨界研究。
3.从课改路线、制度、学校制度来看,进行学校的治理,更多重视自下而上。
让学校、课堂真正成为课程的创生地,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创造者。
4.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校长的专业发展。要有学科背景,又不能局限于学科专业。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智慧。校本课程是学科专业的超越,从一个学科走向另一个学科。(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澹澹。——庄子)
三、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概念
由于成所长急着去赶高铁,所以最后一个话题没有详细展开。他带去了急匆匆的影子,但留下了课程开发的种子,但愿会在每位领导、老师心中发芽、开花,结出甘美的果实,愿他的理论付诸实践后会浸润学生灵魂、启迪学生心智,从而催生出一个个美好的梦想。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培训项目负责人、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所副所长、中学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张克中介绍了锡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践概况,题为《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创新》。
成尚荣所长做报告
锡中的阅读功能区
锡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创举
奥运冠军李娜出席开幕仪式并指导学生击剑
师生现场展示击剑课程
浅层阅读区
拟稿人:徐春华
审核人:王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