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美术生毕业前做过的高考综合仿真试题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在《西方画派的哲学》一文中谈到:“19世纪以来,西方现代科学日益繁荣发达,人们对待生活也日益采取科学的态度,重客体,重自然。其在绘画方面的表现便是重视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以下能体现上述风格的绘画作品是(图画略):A《自由引导人民》 B《镜中的少女》 C《拾穗者》 D《向日葵》
我让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讲解,学生抓住有效信息“重客体,重自然”分析得出:此画派属于现实主义。而《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镜中的少女》属于现代主义,《向日葵》属于(后)印象派,正确答案是C。
“浪漫主义”画派在岳麓版教材中没有涉及,学生能够回答出来完全是得益于美术素养的深厚。我问了问其他同学,都感觉到此题简单,我不禁对其大加赞扬。
课后反思,我深刻地感受到综合素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很多情况下,我们喜欢把目光局限于课堂,单纯地关注对课堂环节和流程的设计、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及对问题的处理方式等,没有把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成长紧密结合,从而无法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源泉与动力。
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着眼点在于其专业(学科)素养的深度和广度。换一句说,即在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层理解与透彻的领悟,在于通过反思与实践不断创新与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也在于娴熟地驾驭课堂、融洽地与学生沟通以及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处理问题的技巧,当然,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不容忽视。
简言之,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观念、行为、个性三个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组成部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是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因此,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素质,必须要进行学习、实践与反思。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一个善于学习与借鉴的教师。任何一位教师都是从学习他人开始成长的,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消化、吸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加强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丰厚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做法将会引领自己向着学习型、专家型教师的方向迈进。
第二,做一个敢于创新与实践的教师。社会向前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如不能跟上时代潮流,对于新生事物“看不见”“看不起”,最终只能导致“看不懂”和“来不及”。教师只有敢于突破传统理念的拘囿,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才能成就学生的未来,也才能成就自己。
第三,做一个勇于反思与提升的教师。教学反思是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回顾教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关于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效果、课程内容与体系的宽度与广度、课堂模式与方法的完善程度、师生合作与交流的难易程度、学生内化与收获的实际效果等等。有利于帮助教师分析课堂的得失、查找疏漏的原因、寻求更优策略,促成更大提高。
第四,做一个拥有独特人格与魅力的教师。崇高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表达能力、游刃有余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艺术的心理疏导能力等,犹如教师的通行证,很容易就会在学生那里获得认可与接纳。要使自己具备以上素质,教师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锤炼和提升自己,方可在教育事业中能够担当重任。
在学校举办的每一次教学典型经验交流会之后,我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台上的优秀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没有怨言,没有浮躁和懈怠,而是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抓住课改的有利时机,促成了自己的腾飞。他们的成功是长期努力和不断积淀的结果,深厚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成功做好了铺垫。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时代的进步、教育的美好明天、学生的幸福成长都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宏阔的课程视野、远大的职业境界。只有如此,课堂才会富有灵动和活力,才会打造师生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