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溶液的pH。只有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同时本讲内容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把本讲内容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是水的电离,第二课时内容是有关水的离子积的定量计算,第三课时内容是有关PH的计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水的电离,教学重难点是“水的电离及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关KW的应用
1、教学过程:Ⅰ 复习醋酸的电离平衡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Ⅱ 由水导电实验证明水是极弱电解质,提供数据定量感知弱的程度。
Ⅲ 由水的电离平衡表达式推出水的离子积,定义及注意事项
Ⅳ 提出有利于建模的驱动型问题:
① 分析NaCl、盐酸、醋酸、氢氧化钠等溶液中的微粒(书写平衡体系,得出任何溶液中既存在氢离子也存在氢氧根,溶液中水的电离不可忽视)
② 向水中加入以上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酸碱性如何?判断溶液酸碱性以哪个平衡体系为主?溶液酸碱性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总结溶液中判断酸碱性的依据
③ 根据学生水平提问: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和氯化铵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酸碱性如何?(定性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为盐类水解埋下伏笔;分析酸碱性寻找主要平衡体系,为以后分析多平衡重叠的水溶液体系打下基础。)
Ⅴ 推导出酸中和碱中KW,根据水的离子积进行计算酸中和碱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通过数据定量感受酸碱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2.教学反思:
(1)本节设计承上启下(盐类水解);本节内容浑然一体,(不考虑水的电离,没有水的离子积就无法进行PH的计算)。也自然的构建了水溶液体系的认识框架。
(2)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上也有所体现,如运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熟练掌握温度、酸、碱、盐、活泼金属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以讨论归纳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本节课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不够。学生很难直接把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电离平衡常数当作已有知识对待,一时间将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点、电离平衡常数涌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些应接不暇之感。教师的驱动性问题牵动学生前行,总有些被动之感,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另外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有一些问题,尽管教学内容完成已经达到95%左右,但由于问题讨论时间多用了五分钟左右,导致有一道能力提升练习没有时间完成。
从教学实际中我还体会到,教学要精心设计,多方面准备,灵活实施,才会真正落实教学的有效性。今后我将以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