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乐二中学习的时间很短,一个上午,听了两节课、一个报告,参加了一个座谈会,很紧凑很充实。心里很明白,我们只是在管中窥豹,一个学校的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短时间能够看透。但静心思考,还是有不少感慨体会。
实实在在说,听了两节高三语文课,有些失望。一节是高三21班,一整节课,学生都在做《三维设计》的“变换句式”专题练习,老师只是跟个别学生简单交流。另一个班是高三19班,前25分钟的时间学生在大声读课文《鸿门宴》,老师要求自主梳理,后20分
本是想了解一下昌乐二中语文学科“271高效课堂”模式及情况,但两堂课下来,我们看不到“271”的影子。
与学校对外交流办的苏主任交流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说:“高三年级在课堂教学的要求上不做硬性规定,可以灵活处理。”
但听了苏主任对学校情况的大致介绍,结合自己所见,静心想想,这所学校如同一座宝藏,值得挖掘研究揣摩学习的地方,其实很多很多。
波澜不惊的课堂背后,也蕴含着很多东西。
这两堂课很实在,没有任何为迎合参观而进行的修饰和变通,学生在认认真真地学习,无视你的到来,老师在一如既往地教,不为你而做任何粉饰、夸大。这份实在,透出的是淡定、自信、坚守、尊重教学规律的端正良好的心态。他们就是这个教室的主人,有明确的角色和价值定位,不管面对谁,他们都是一如既往地做着彼时彼地应该和值得做的事情,自自然然。
他们的内心很安静。教师安安静静地站在教室里,不凸显不炫示不刻意;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写着修改着记忆着思考着,大多数学生的学案和书本上密密麻麻的,被修改过的地方都是红色的笔迹。
这份安静对我的冲击特别大,那是专注于学习的沉静,不沉闷,不躁动,她源于心灵更作用于心灵。只有渴求知识、珍惜时光、有良好的学习热情和持久恒心的学生,能够经常进入深度思考的学生,具备良好学习品质的学生,才能营造出这样的氛围,让你不由地放轻放慢脚步,生怕惊扰他们的思绪。
这份定力的背后,注定了有太多的值得探寻的东西。
两口教室的墙壁文化,就已经透露出了许多。教室四周的墙壁,都被有效而整齐地利用起来。除了班内成员及班级小组的“星级”排列表,还有各种各样的张贴材料。比如:高三各科复习方法介绍,国内各所大学最新排榜,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相关介绍;学习研讨小组的活动记录,值周班长安排情况等等,各色材料井然有序,映现出他们每天学习生活的充实、扎实。
座谈时苏主任的介绍,让我们对学校的了解逐渐清晰。其中,学校“大道德建设”“海量阅读”“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也揭示了其中的奥妙,让我们更明白昌乐二中的辉煌背后是巨大教育工程的支撑。
“271高效课堂”是他们的主阵地,“271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昌乐二中德育规范实施细则》是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他们立足于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以课堂为“圆心”,以自主探究为“半径”,为学生画终生发展的“大圆”。为了这个“圆”,教师要进行“六项修炼”,要读足量的书,不断更新观念;学生要经历多样活动的历练和考验,如“65公里拉练”“‘生存·生活’实践周”“进城下乡活动”“海量阅读”“报告会”“名著知识擂台赛”“辩论会”“体育艺术节”“美食节”等等;学校的管理教育者要有高度统一的信念和思想,形成合力,精心规划教育理念,不断修正教育思想,长效、精细、系统、完善地进行管理,尤其其精细的程度,渗透到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每一个导学案,令人叹服!
2007年6月他们还只是在大力倡导“八环节学习法”,即“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课外学习”,11月就推出了课堂教学“271 法则”,进而将之完善为“271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学习环节:
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2007年,昌乐二中就已经是省内外闻名的学校,已取得连续六年高考升学率在潍坊市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但他们从未满足于此,一直都在前进中不断改进,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的步伐。
一个名校的成功,已经创造了辉煌;成功之后的自我超越,叠加了辉煌,成就了奇迹。
昌乐二中是《中国教师报》创办以来推出的第一所全国高中课改典型,那么,第二所将是谁?